一副墨鏡、聽著耳機……陳建斌給人的第一印象——“很潮”。問他在聽什么,他說就是廣播和新聞。
和他對話,他會正襟危坐地說起對國產(chǎn)電影好劇本缺失的擔憂,他說想為一個角色準備一生。
陳建斌說,自己不善交際,加上生就一副不可一世的外表,總給人一種過分嚴肅的感覺。“其實20年前,我根本想象不到現(xiàn)在的自己是這樣的,能跟媒體有這么多話,能用很多方法、技巧去應付某些宣傳場合。”他笑說,如果20歲的自己在鏡子里看到如今的這副模樣,一定難以置信,“但這就是人生的改變吧,原來我也可以是這樣一個人,生活可以把你變得不一樣。”
曾無戲可拍
遇到孟京輝成為人生轉(zhuǎn)折點
1970年初夏,陳建斌出生于新疆烏魯木齊的一個小村里。因為高考落榜,他曾待業(yè)兩年,恰好遇到中央戲劇學院到新疆招生。18歲那年,他坐上火車,成了“北漂”,從王府井大街走到首都劇場,看著玻璃櫥窗里貼的北京人藝演出廣告,他心想這太有意思了,“什么時候我能做這個事,該有多好。”
帶著這個夢想,兩年后,他考入了中戲表演系,沒想到畢業(yè)后的那些日子成了他人生中最焦灼的階段。“我是個老派的人,是那種需要在深山里苦練武功,練成后會名動天下的人。”現(xiàn)實是,他連做演員的機會都沒有,他不善于“應酬”,不會自薦,要留在北京只有一個途徑——考研究生。眼看著同班同學李亞鵬、王學兵因為參演影視劇已小有名氣,他說,他感到的不止是焦急,更多的是絕望。
直到研究生讀到了二年級,本已做好留校任教準備的陳建斌遇到了孟京輝,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話劇《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迷茫彷徨的心態(tài)其實一直都有,但直到這部話劇的出現(xiàn),我才有了自信,覺得可以做個好演員。”
偏愛歷史英雄
雍正就是個國貿(mào)CEO,壓力大
陳建斌說,他對古裝劇一直情有獨鐘,也并不介意被冠上“帝王專業(yè)戶”的名號,因為這些經(jīng)過了時間驗證的歷史人物,能讓他發(fā)現(xiàn)久隔千里的歷史感。
“我其實更想知道一個皇帝24小時的生活是怎樣的”,他接拍了鄭曉龍執(zhí)導的《甄嬛傳》,“那劇本真好,剛好曹操是‘上班’戲比較多,雍正則著重于‘下班’。”而相比《三國》,《甄嬛傳》的參考資料也更多,“比如有一幅《雍正行樂圖》,他讓畫師把他畫成獵人、農(nóng)夫,他為什么要畫這個?最開始我們覺得光在乾清宮拍戲不夠多樣,想著可以去承德避暑山莊,可一查史料,他從沒去過。”這些問題讓陳建斌一臉疑惑,原來雍正是清朝帝王里最勤政的一個人,他太忙了,“你可以想象,他其實就像個在國貿(mào)上班的CEO,忙,工作壓力大。”
這也是為何,《甄嬛傳》中陳建斌飾演的雍正永遠皺著眉,“一是因為他是皇上,沒必要掩飾,更多的是他很累,就想用最少的表情做最多的事。”
不怕得罪人
劇本看不下去,還不如自己上
因為總是一副嚴肅臉,晚輩喜歡尊稱陳建斌為“陳老師”。至今很多人都會提起,早年在拍攝《喬家大院》時,因為陳建斌總是改劇本和蔣勤勤鬧僵的往事。蔣勤勤回憶當初曾以為是對方刻意刁難她,“我準備了一晚上的臺詞過來就讓我改,而且馬上要拍了,真是蒙了。”陳建斌則認為,“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在導演同意下做的,導演肯定覺得比原來好,后來演一演,她(蔣勤勤)也覺得挺過癮的。”
片場里,他永遠是那個不合群的人,拍攝《甄嬛傳》時,導演一喊停,妃子們趕緊聚在一起嘮嗑,皇帝卻被晾在一邊看書,或者躲進房車里琢磨劇本。他的導演處女作《一個勺子》就是在房車里寫出來的。
問他做導演是為了順應潮流嗎?“因為(一些劇本)實在看不下去了,所以還不如自己上。我從不諱言這一點,也不怕得罪人。看中了小說,很想拍,就把它變成作品,這哪里難了。”他認為中國電影最大的問題出在編劇,“并不是說要弄個IP或噱頭,電影的本質(zhì)是人看人,光和影子里講的是人,一個豐富的、鮮活的、深刻的人,看的時候才會覺得有意思,心靈才會得到滿足。”(據(jù)《新京報》報道)
原標題:陳建斌:中國電影最大的問題出在編劇
轉(zhuǎn)自:寧夏日報
版權(quán)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quán)作品,轉(zhuǎn)載時須獲得授權(quán)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quán)力。凡轉(zhuǎn)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quán)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quán)所有: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