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急速的飛速發(fā)展,電信運營商正在由話音時進入移動數據時代,由此電信運營商也面臨三大轉型:轉型之一:從傳統(tǒng)的話音經營時代轉向數據流量經營時代;轉型之二:從傳統(tǒng)的以網絡為中心的經營模式,轉向以最終用戶體驗為中心的經營模式;轉型之三:從之前比較封閉的價值鏈經營模式,被迫轉向更加開放的價值鏈經營模式,虛擬運營商以及OTT不斷加入這個價值鏈,為最終用戶提供豐富的應用和內容。
從2G到4G時代,移動通信市場經歷了語音驅動到語音、流量雙驅動,再到主要以流量驅動為主的三個時期。在4G時代的流量驅動時期,當話音需求飽和、而流量使用成為用戶的剛性需求后,資費設計也進入了流量驅動階段。因此這一階段的資費將走向融合性資費,也就是講把原來以套餐為主角的資費變成了按流量計算通信費?!傲髁俊笔且粋€相對專業(yè)的術語和標準,對電信消費者而言很難理解其具體含義,因此用戶對于以流量為單位的計費標準的理解存在著困惑,給用戶帶來很大的不透明。但一些專業(yè)人士則認為,“流量”可以衡量用戶占用網絡資源的多少,按此計算費用是符合市場原則的,用戶占用資源越多,付費也越多,反之則付費越少。但是我以為,按流量計費的方式必須透明合理,且服務要更人性化,任何模糊、復雜的計費方式都會阻礙電信服務業(yè)的發(fā)展。最重要的是4G時代的資費一定要低于3G時代的資費。對此,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今年的兩會期間也承認,目前的4G資費過高,將要研究通過競爭降低。
4G系統(tǒng)能夠以100Mbps的速度下載,上傳的速度業(yè)能達到20Mbps,能夠滿足幾乎所有用戶對于無線服務的要求,但在用戶大呼過癮的同時,也引來擔憂。比如,電信消費者對一款50元包600M的數據套餐感到疑惑,如果按照運營商解釋的4G網速號稱100M/秒,那豈不6秒鐘就用完了該套餐?對此電信運營商的技術人員解釋,用戶這種算法并不科學,數據流量中的“兆”(即M)是指字節(jié),是速率的單位;而手機用戶使用的網絡流量單位是比特(bit,1字節(jié)約等于8比特。此外,100M/秒也只是4G理論上速率,而在實際上網過程中,不可能這樣快。然而這種解釋仍然使用戶不敢大膽地去體驗4G的“精彩”。去年,北京的一位董律師曾向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出反壟斷舉報材料,要求對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lián)通三大運營商在移動電話3G業(yè)務數據上網“按流量計費”價格行為開展反壟斷執(zhí)法并依法懲戒,并建議對移動電話3G業(yè)務數據上網資費實行“計時收費”。他認為,3G業(yè)務最大特色就是移動數據上網快,然而由于移動數據上網資費“按流量計費”不科學,消費者難以掌握,稍有不慎就會產生天價手機流量費,從而給運營商帶來巨額暴利,違背了公平正義原則。由于我國三大移動通信運營商電信市場壟斷格局客觀存在,移動數據上網全部選擇“按流量計費”方式,這客觀上形成了“固定服務和服務價格方式”,是一種協(xié)同壟斷協(xié)議經營行為,涉嫌剝奪消費者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對董律師的觀點,我持有不同看法,我以為按流量計費是比較公平的。目前3G上網主要的計費方式有三種:無限包月、按時長計費、按流量計費。衡量哪一種計費方式最公平,關鍵是看是否做到“多用多付費、少用少付費”的原則。4G上網也一樣,衡量用多用少的標準不是時長,而是流量。所以,4G時代使用量的多少只跟流量有關,運營商付出的成本也只跟流量有關。事實上,無論是國與國之間的互聯(lián)網結算,還是不同運營商之間的互聯(lián)網結算,其依據都是流量。顯然,按流量計費應該是一種公平的計費方式。
事實上,按流量計費不僅對不同用戶公平,對用戶和運營商雙方也公平,所以目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的電信運營商所均采用以按流量計費的方式。但是采用流量計費應當簡約套餐貼近用戶的消費習慣,比如Vodafone的計費策略可以就值得借鑒:一是以天為計費基礎,這便于初級用戶根據每天的實際需要控制流量和支出,而不會陷入包月套餐用不完的“陷阱”之中。以天為基礎的計費方式在推出后受到了英國用戶的普遍歡迎;二是以流量低(當天在0~0.5MB之間)的情況實際發(fā)生量計費,用戶不用擔心自己流量不足而支付不必要的費用;三是當天超出一定流量(0.5MB以上)的用戶,這樣的資費可以鼓勵較多使用業(yè)務(因為0.5MB~15MB之間的費用是一樣的),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用戶使用習慣,增強粘性??梢姡@個簡約的計費方式卻包含了很多策略,特別是以天為基礎的計費方式很值得國內運營商借鑒。因為以月為基礎的計費方式周期太長,響應慢,用戶缺少調整選擇的空間和機會。
近日,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中國移動宣布將打造下一代融合通信業(yè)務,其中傳統(tǒng)短信服務將轉變?yōu)榛跀祿髁績?yōu)先的“新消息”服務,提供類似于微信的群聊、多媒體內容發(fā)送和公眾賬號等。這意味著,用戶以后可以在WiFi或者3G的網絡環(huán)境中,像微信、手機QQ等一樣發(fā)送文字、圖片,傳統(tǒng)意義上的短信或許至此完成自己的使命。
來源:labs 作 者:王春暉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