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圣誕消費旺季臨近,但對山寨平板電腦廠商來說,這個旺季很可能“旺”不起來。
亞洲市場研究機構DIGITIMESResearch近日發(fā)布報告稱,今年中國廠商出貨的平板電腦近6000萬臺,白牌平板約占90%,并有80%出口,出口地區(qū)主要集中在歐洲、中東、東南亞和南美洲。
“雖然量比去年大了,但是利潤卻沒有增加。”深圳市煒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市場人員林霖化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受歐債危機影響,歐美市場對白牌平板電腦的需求出現(xiàn)了疲軟,“尤其是低端產品,有的價格低至255元,高的也只有400元,說是10個點,但是那是樣機,現(xiàn)在大貨能有5~6個點的利潤就不錯了?!?/p>
而據(jù)記者了解,在去年的這個時候,中端白牌平板的價位在600元左右,低端的也有300元以上。
需求不振,利潤走低
DIGITIMESResearch報告顯示,中國廠商出貨的平板電腦近6000萬臺,其中,品牌平板電腦約500萬臺,白牌平板電腦約5415萬臺,約占平板電腦出口量的90%。
“平板計算機市場在2012年創(chuàng)造了極其可觀的成長,而其成長力主要來自非主流白牌平板,品牌平板計算機相較于2011年,其實并無太大的成長?!盌IGITIMESResearch研究員林宗輝對記者表示,這些白牌平板計算機出口市場以歐洲、中東、東南亞、南美洲為主,多數(shù)在大陸生產,出口后掛當?shù)貭I運商或渠道商的品牌。
據(jù)了解,以深圳為主要產地的白牌平板電腦主要銷往海外市場,主要集中在兩大塊,一是以歐美市場為主的發(fā)達市場,一是以印度、巴西、俄羅斯、中東、東南亞地區(qū)為主的新興市場。
不過受歐債危機影響,歐美市場出現(xiàn)了嚴重的需求不振,對深圳白牌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影響頗大。
“量是大了,歐洲的單很難接,現(xiàn)在大家都在忙著找東南亞、西亞、中東的客戶,希望這些客戶能帶來一些增量訂單,來彌補歐美訂單的下滑?!绷至貙τ浾哒f。
而對于這樣的平板電腦生產廠家來說,中國周邊的新興市場殺價又太慘烈,利潤極低?!拔覀児粳F(xiàn)在只接一些小單,利潤太低的單都不接了。”按照林霖的說法,以5%的利潤來算,一臺低端白牌平板電腦的利潤僅為12.75元到20元之間。
“我們現(xiàn)在的產品主要是銷往俄羅斯和烏克蘭,還有一些東南亞的國家?!绷至卣f,他現(xiàn)在最希望能夠在圣誕季再多找些歐洲客人,但很多時候遇到的都是要做低端產品的周邊國家的客商。
差異化競爭
雖然品牌平板電腦在出貨量方面沒有大的增長,但其不斷推出的新品和不斷調低的價位卻在進一步擠壓白牌平板電腦的生存空間。
有分析認為,對于平板電腦的市場來說,其M形特征非常明顯。所謂M形特征,就是指蘋果、三星占據(jù)高端市場,而山寨白牌占據(jù)低端市場,一般的品牌商銷量非常有限。DIGITIMESResearch報告預計,到2013年,全球平板電腦銷售量將達到2.1億臺,其中有1.4億臺是品牌平板電腦,其他則是通用組裝平板電腦。
在2012財年中,蘋果平板電腦銷售量就達5800萬臺。不久前,蘋果一改其高端姿態(tài),強推iPadmini,市場售價僅為2000多元,試圖通過搶占中端市場以提高其市場占有率。谷歌、三星則不斷加快其平板電腦的推新速度,就連一直在旁觀望的微軟也忍不住加入戰(zhàn)火,于今年10月在中國首發(fā)其首款平板電腦。
“品牌平板電腦商的競爭白熱化背后,其實是消費者品牌意識的崛起,更多人愿意多花錢買個好點的品牌,也不愿把錢砸在山寨上?!绷肿谳x說。這對于大多數(shù)山寨廠商來說,出口似乎成了存活下來的唯一方式。
“我們現(xiàn)在的機會在于海外特別是亞非拉地區(qū)對低價平板電腦的需求?!绷至卣f,海外一些城市的PC網絡并不發(fā)達,用來代替的上網本最便宜的在國內也要1500元人民幣,這就給了平板電腦一個機會。
基于Android開放操作系統(tǒng)的模具開發(fā),讓山寨廠商推出的低廉“高仿iPad”大受歡迎,并且進入了當?shù)厥袌?,這讓國內生產低價平板電腦的企業(yè)有機可乘。
“有些政府采購的價格比較高,比如說像馬來西亞,我們就適當推低端,保證自己有5個點的利潤就可以了?!绷至卣f,一旦采購完就能帶動起銷售熱潮。
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具有自主研發(fā)能力且反應較快的白牌廠商,有望通過差異化的策略脫穎而出。林霖表示,目前一些方案廠商已經在開發(fā)超窄屏的平板電腦,從原來的18毫米變成10毫米,更圓潤一些?!半m然造價并不便宜,但是相信這個會是明年平板電腦的熱點,提前做一些布局可以搶占市場。”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