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北京化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大二學生李澤希抱著10個紙箱來到學校的紙箱回收站點,換取了天貓超市優(yōu)惠券和兩張明信片,還認領了一棵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梭梭樹。這或許只是今年“雙十一”綠色物流的一個縮影,但這些場景和許多“綠色”行動一起,正在“雙十一”物流鏈路上呈現、放大,帶動中國快遞的綠色升級。
剛剛結束的2017“雙十一”輕松刷新了去年的物流訂單量。但如何讓包裹更“綠色”,則是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焦點。
據了解,“雙十一”期間,在菜鳥的帶動下,全行業(yè)預計使用超過1000萬個綠色包裝;數萬輛新能源車輛在全國30城開跑;近1000萬個快遞紙箱得到回收,相當于省出近10萬棵樹;這次“雙十一”電子面單的使用量預計超過7億張,僅此一項每年就可以減少紙張成本數十億元;應用菜鳥智能打包算法,可以減少5%的耗材使用,按照“雙十一”當天產生的約8.12億件包裹數來算,全行業(yè)一天便節(jié)省4100萬個箱子,相當于省出53萬棵梭梭樹。
數百個菜鳥驛站全面啟動“回箱計劃”
為了減少快遞紙箱、膠帶對于環(huán)境造成的壓力,菜鳥聯合中華環(huán)境保護基金會啟動“回箱計劃”。
自11月12日起,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十個城市、數百個驛站全面開展廢舊紙箱回收活動。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參加活動,捐贈10個紙箱,菜鳥就會聯合公益組織以其個人名義種一棵樹,活動預計將帶來10萬棵樹在敦煌周邊種植。
95后的新生代一直是走在環(huán)保行動前列的急先鋒。圍繞校園,菜鳥在全國超過百所高校落地的菜鳥驛站成為綠色回收線下宣傳站。上海財經大學的校園驛站是最早報名參加“回箱計劃”的驛站之一。許多學生在校園驛站領取了“雙十一”快遞之后,直接把拆掉的快遞紙箱放回了校園驛站的綠色紙箱回收臺。而當有學生寄快遞的時候,也可以直接用回收臺里的快遞包裝。驛站工作人員反映,捐紙箱換森林的活動深受大學生喜愛,很多同學都去宿舍收集紙箱再送回驛站,活動第一天已回收超過1000個紙箱。
菜鳥包裹回收計劃負責人李天驕透露,“回箱計劃”不只停留在簡單的回收層面,此次他們還聯合了山鷹集團共同行動,紙箱經過消毒、加工后,將被制成包裝箱再次用于快遞行業(yè),破解快遞紙箱回收難題。
“智能打包算法”,一天節(jié)省4100萬個箱子
此次“雙十一”,菜鳥倉配體系已全面使用由菜鳥工程師研發(fā)的智能打包算法。按照2017年“雙十一”當天產生的約8.12億件包裹數來算,一天便能節(jié)省4100萬個箱子,相當于省出53萬棵梭梭樹。
據介紹,消費者訂單一來,“菜鳥智能打包算法”系統(tǒng)會立刻對商品的屬性、數量、重量、體積,甚至擺放的位置進行綜合計算,迅速與現有規(guī)格箱子的長寬高和承重量進行匹配,并計算出需要幾個箱子,以及商品在箱子里面如何擺放最節(jié)省包裝。從成本看,箱子空間合理利用,可為每個訂單節(jié)省0.16元耗材費和0.12元配送成本費。以一個日均10萬單的倉庫來說,一年下來至少可節(jié)省1000萬元。“目前我們所做的只是利用算法更好地將訂單與倉庫現有包裝匹配,下一步還可以實現包裝定制化,即根據倉庫內商品特性、結合消費者購買組合習慣,定制最適合倉庫使用的包裝,快遞包裝耗材有望進一步降低15%以上。”菜鳥算法工程師胡浩源說。
科技助力,全行業(yè)在行動
菜鳥的合作伙伴蘇寧物流在今年“雙十一”期間啟用更輕便、易攜帶、可重復使用的“共享快遞盒”取代傳統(tǒng)的紙質快遞盒,收貨人簽收后,快遞員會將箱子回收,這種包裝箱每循環(huán)2000次以上,大約可節(jié)約1棵10年齡的樹木。共享快遞盒行動涵蓋北京、上海、重慶、深圳等13個城市,主要覆蓋3C、母嬰和快消易碎品等類目。此次“雙十一”投入使用的5萬個共享快遞盒每天可節(jié)約40棵10年樹齡的大樹。
在寧波慈溪的保稅倉外,負責攬收的菜鳥合作伙伴中通快遞已經啟用了全新可回收的攬收包裝袋替代了原有的一次性編織袋。包括中通快遞在內的快遞行業(yè)菜鳥電子面單的使用率已接近九成,可以節(jié)省大量紙張。
菜鳥的另一個合作伙伴韻達快遞也采購了大量可降解的膠袋,將原來網點與網點之間交接的編織袋換成了可以多次使用的布袋,實現了包裝袋的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省資源,促進快遞綠色環(huán)保。同時,韻達也在此次“雙十一”期間試點回收紙箱,支持品牌商家的環(huán)保工作。
另外,今年“雙十一”期間,菜鳥聯合物流伙伴和商家在全球范圍內首次推出20個“綠倉”。“綠倉”發(fā)出的包裹使用免膠帶的快遞箱和環(huán)??爝f袋。來自菜鳥網絡的最新數據顯示,此次天貓“雙十一”期間,20個“綠倉”聯合科顏氏、DHC、潘多拉、羽西、Casio、ESPRIT、薇婷、杜蕾斯等品牌將發(fā)出數百萬個綠色包裹。(作者:劉昕)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