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維生素產品行情陷入新一輪低迷期,已引發(fā)了行業(yè)的密切關注。而10月27日的第一屆維生素產業(yè)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峰會選擇在此時召開,不得不令人猜想市場接下來或將有救市動作。
本輪大宗維生素產品價格快速下滑,主要是從下半年開始的。據觀察,競爭者明顯逐漸增多,產能釋放之后導致供應量加大。而實際上,2010年多數產品需求基本平穩(wěn)。
全世界范圍內使用最普遍的維生素產品主要有VC、VE和VA,三者每年銷售額超過20億美元。其中,VE銷售額最大,2009年銷售額為16億美元;其次是VC,超過了11億美元;其余銷售額較小的有VB1、VB2、VB12等,每個品種都有0.5億~1.5億美元的市值。
2009年,維生素全球銷售額超過40億美元,同比上年減少了3.43%,主要原因在于產品價格有所下滑和需求減弱。但整體來看,金額下滑幅度并不大,主要得益于VC和VE兩大產品價格較堅挺,其它如泛酸鈣、VB2等的價格則明顯下滑。
在維生素各種用途中,以動物飼料用途的市場增速較快,而在藥用和食用領域則以4%~5%的速度穩(wěn)步增長,如VC的增長即來源于食品飲料行業(yè)的不斷壯大。
如今,隨著產業(yè)的轉移,全球維生素采購集中到了中國,國際制造商者則放棄了低端、高耗能的原料藥產業(yè)。從全球維生素格局來觀察,帝斯曼和巴斯夫的優(yōu)勢在于控制了下游預混料,而預混料需求情況和市場價格反過來又影響著維生素原料的供需及價格。這對我國維生素生產商又是不小的挑戰(zhàn)。
相比之下,作為飼料添加劑和食品添加劑用途的維生素的份額在下游產品中成本占比相對較小,因此其價格對下游預混料和食品的影響并不大,整體采購量沒有明顯減少。
VC:規(guī)模效應放大恐難調整
目前全球VC生產格局主要由荷蘭帝斯曼和中國VC生產商石藥維生、東北制藥、河北維爾康、江山制藥、淄博華龍等組成。國內VC生產企業(yè)擁有超過全球80%的產能。
我國VC產業(yè)在經過了2005~2006年第四次價格大戰(zhàn)之后,終于迎來了2007~2009年3年的曙光,廝殺后存活下來的VC生產商都賺了個“缽滿盆溢”,市場價格保持在9美元/kg以上的時間長達近一年半。然而,正是因為這一向好趨勢,又吸引了眾多投資者趨之若鶩,最終推動VC產能有增無減。今年年中,鄭州拓洋、山東潤鑫等后起之秀的出口量明顯增長。
市場瓜分剛剛開始,價格戰(zhàn)也就在所難免。
除了已經在生產供應的鄭州拓洋、山東潤鑫以外,仍有很多等待上馬的在建項目。如:河南華星藥廠原擁有產能5000噸/a,現正計劃再新增產能2萬噸;沈陽同聯在建年產1萬噸的一期工程,預計年底投產,明年出貨;牡丹江高科生化1萬噸項目已進行環(huán)境評價公示;山東天力藥業(yè)的3萬噸異維生素C鈉預計今年底完工。以上產能累計已達到6萬噸。
可見,相關產業(yè)政策對這些產能并沒有起到約束作用,反而在利益的驅使下,地方的投產、投資計劃照樣進行。
顯然,導致我國原料藥優(yōu)勢產品在國際上失去價格競爭力的,不是國際環(huán)境,而是國內企業(yè)的盲目無序競爭。
今年1~8月,我國VC出口量達到76869噸,同比增長32.5%,說明需求量仍有增長趨勢。但是,8月份的出口均價僅有5.43美元/kg,而去年8月份的均價為10.03美元/kg,相比之下幾乎下滑一半。從圖1也可看出,今年7、8月份市場報價達到最低,僅有40元/kg,而實際成交價格必定低于該價格。
事實上,進入8月份以來,隨著VC價格大幅下滑,小企業(yè)承受不起成本壓力已紛紛停產,大企業(yè)也進入停產檢修階段,一直到10月中旬部分企業(yè)恢復報價到50元/kg。而且,鑒于價格敏感期、停產等原因,年底的長單并不多,價格似乎也不理想。
VE:維持價格還得靠停產
繼安迪蘇2008年退出后,全球VE產能主要集中在四家企業(yè):帝斯曼、巴斯夫、浙江醫(yī)藥和浙江新和成。
其中,帝斯曼是最大供貨企業(yè),產能在18500噸;其次是巴斯夫,產能在14000噸。這兩家占有全球60%的份額。中國合成VE生產企業(yè)僅有3家,其中,浙江醫(yī)藥和浙江新和成產能都在1萬噸以上,未來兩年可能還要擴產,目前的產量約占全球近40%的份額。此外,西南合成也是比較早的VE生產企業(yè)之一,但前些年由于中間體短缺、成本高而一度停產,直到2008年行情好轉才恢復生產,產量從幾百噸逐漸提高。西南合成2009年產品開始向下游發(fā)展,早期只做含量93%和96%的VE油,2009年下半年已開始供應VE飼料粉50%。
雖然VE價格攀高、利潤可觀,但國內幾乎沒有新的競爭者加入,這一方面緣于國外巨頭占比較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VE生產工藝復雜,投資門檻較高。因此,其競爭格局至今沒有發(fā)生太大的變化。目前除了西南合成產量增加以外,有投資意向的企業(yè)并沒有破土動工。
從近幾年國內VE出口走勢可看出,其出口量基本平穩(wěn),變化率僅在5%以內。出口金額在2008年變化突出,出口額同比增長242%,可見我國VE在國際上的支柱地位。2009年,VE依然維持較高的出口額。今年1~8月,出口數量為24657噸,同比增長42.7%,但下半年產品價格略有下滑,出口額漲幅預計將有所減少。到目前為止,VE屬于保持較好競爭格局的大宗維生素產品。
VE國內價格走勢與VC略有相似。其價格從今年5月份開始快速下滑,到7月份已觸低谷。盡管各家VE生產企業(yè)輪流停產、停報價,市場依然沒有大的起色,國內成交價仍比較低。目前,浙江新和成已停止接單,報價提高到135元/kg。預計今年第四季度VE價格可能會進一步提高,但漲幅還要看市場需求情況以及廠家對價格的執(zhí)行情況。
VA:需求較弱,停產也難漲
全球VA主要生產商有帝斯曼、巴斯夫和安迪蘇,以及國內的浙江新和成、廈門金達威和浙江醫(yī)藥。前三家產能都在2000噸以上,并合計占有全球近70%的市場份額。由此,VA競爭格局也可定義為寡頭式競爭模式。在國內企業(yè)中,新和成的產能約3500噸折純,位居全球第二。多年來,VA的中間體依賴國外進口,雖然企業(yè)自身有生產能力,但由于成本過高,且工藝不成熟,因此國內幾大VA生產企業(yè)均進口檸檬醛、β-紫羅蘭酮等中間體。
VA近幾年發(fā)展走勢與VE比較接近,生產和應用的范圍也比較接近,但在成本上,VA還是遠高于VE,在需求上也沒有VE的量大。這幾次的漲價風暴中,VA均有涉足,但往往受打擊最大的也是該產品。2009年初受金融危機影響,VA需求量大幅減少,而價格下滑時,該產品通常也會受到較大影響。
今年1~8月,VA出口量約1664噸,同比增長17.8%,增幅還是低于VE。而在國內,VA飼料級價格從今年初的160元/kg降到110元/kg,7、8月份經過幾次停產停報,價格變化不大。近日,國內三家企業(yè)均停止報價,預計11月份以后價格能提高到130元/kg左右。
VB族:競爭激烈,價格陷低谷
今年VB族產品行情普遍較弱,幾乎所有產品價格都處在低谷。實際上,VB需求量并沒有減少的趨勢,產品大多仍處于增長態(tài)勢。但是,由于競爭激烈,大環(huán)境景氣度并沒有好轉多少,VB作為飼料用途中的一大類原料,其下游用戶信心不足,因此價格一直在低位徘徊。
VB族屬于小規(guī)模品種,種類比較多,但產量基本沒有超過1萬噸的。我國生產的VB產品中,泛酸鈣是產量屬于最大的品種,其它品種產品產量均在5000噸左右,而生產企業(yè)至少都有3~5家,市場競爭仍很激烈。其中,VB1、VB5、生物素和VB2行情較弱;VB6市場保持穩(wěn)定,但是后續(xù)競爭壓力大;VB3有多家企業(yè)新投產,將掀起又一輪競爭;VB9需求量略有減少,價格變化不大;僅有VB12價格在同類中水平略高。
大宗維生素產品通常是規(guī)?;a業(yè),而規(guī)模對投資者來說是最具吸引力的。大宗維生素產品市場價格往往也因“規(guī)模”而產生較大的彈性。不過,站在行業(yè)的角度來為競爭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考慮,中國制造的維生素類原料若要擺脫跌宕的命運,既需要進行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更需要技術的進步以及對產品質量和認證的深刻認知。
來源:藥品資訊網信息中心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