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我天生就是“雌雄同體”的作家


來源:鳳凰網(wǎng)文化   作者:陳書娣    時間:2017-05-04





  生命必須勇敢才能感覺活著

 

  即使習慣“隱居”,池莉在新小說里仍然有嗆人的市井煙氣:“錢錢錢,命相連!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到處都是,無孔不入,買根針都沒有鼻兒!笑貧不笑娼的時代摧枯拉朽地到來。”從90年代的《來來往往》到《口紅》,《所以》,她從不忌憚那字里行間的潑辣和直接,仿佛從來都是這樣用勇氣觀察世界。

 

  鳳凰網(wǎng)文化:多年寫作過程中,如何保持這種犀利的風格?這種勇氣是否有變化?

 

  池莉:一個渴望說真話的人,一生都會為說出真話而活著;不存在勇氣的變化,只存在表達方式的不同。勇氣從活著而來,生命必須這樣它才感覺活著。

 

  鳳凰網(wǎng)文化:這種觀察方式,有沒有在現(xiàn)實中影響你評價這個世界?

 

  池莉:世界根本不存在一個標準化和統(tǒng)一化的評價,何談影響?我怎么觀察它直接等于我對它的現(xiàn)實評價。

 

  女人友情是“愛”男人友情是“利”

 

  2011年初夏,池莉全新中短篇小說集《她的城》出版。其中主打作品《她的城》講述了三個不同時代、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武漢女人生活在在漢水之畔的這座城市中,命運以特定的形式將她們糾纏在一起。當面對感情與世俗、婚姻與道德,痛苦與重生的沖突,經(jīng)歷婚姻帶給她們的傷痛,她們彼此理解、相互扶持,帶著傷疤所特有的美麗,繼續(xù)在長江千年不斷的濤聲中生活下去。

 

  經(jīng)歷了婚變的池莉在一段時間的沉寂之后,終于將所有的情感出口以小說的形式娓娓道來,池莉坦言,這次出版是她最緊張的一次。她想要寫出女人關系的真相,寫時興奮到通宵不眠……

 

  鳳凰網(wǎng)文化:《她的城》這個書名與《來來往往》,《口紅》,《所以》……書名比起來更張揚有力,這是否暗喻著您現(xiàn)在的心態(tài)?

 

  池莉:你的理解和判斷很有意思!你完全可以保持對我書名的感覺。不過對于我來說,只是書名的不同而已。我不可能每一本書都同樣的書名。

 

  鳳凰網(wǎng)文化:以后的小說女主人公,也會更加傾向于這類性格嗎?今后的寫作風格和方向是否會有變化?

 

  池莉:與書名一樣,我每一個作品也都會是每一個獨自個體。

 

  鳳凰網(wǎng)文化:關于《她的城》,你覺得女人與女人之間的友誼最有力量的部分、最不同于男人和男人之間的部分是什么?

 

  池莉:我以為女人友情主要是“愛”,男人友情主要是“利”。區(qū)別就不言而喻了。這個主題本來我想在《她的城》里狠狠寫透的,但是寫著寫著心軟了。

 

  如果說我為自己《她的城》有自豪感的話,那么只是我發(fā)現(xiàn)了自己內心有非常非常溫情和柔軟的部分,連對虛構人物都狠毒不起來。

 

  湖北女人審美標準一直是世界潮流

 

  提起武漢,就會想起吉慶街、花樓街,那些富有鮮明生活色彩的小市民的悲歡離合。而而作為一個著名的作家,一個武漢的女人,池莉說:““永遠有長、中、短文字在寫作著,隨著歲月前行,它們立體交叉在我的身周,這就是我的城;爭取寫得更好,爭取把武漢挖掘得更深,爭取讓武漢更加迷人,爭取讓出版社一看到我的作品就不得不拍出最高版稅,這就是我的‘城’。”

 

  鳳凰網(wǎng)文化:《她的城》寫了三個生于不同年代的武漢女人,您覺得武漢女人可不可以一言以蔽之?她們有什么樣的共同特征?

 

  池莉:人沒有共同點。整個人類都沒有。都是單獨個體。人們會以為有,其實根本沒有。如果僅僅涉及外形,可以有一點,那就是:武漢或者說湖北女性高矮適中,膚質細膩,彈性柔韌,水分充足。古詩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可見湖北的審美標準一直是世界潮流。

 

  鳳凰網(wǎng)文化:伍爾芙認為作家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應是“雌雄同體”。你是怎么做到這兩種性別視角共存的?


  池莉:我同意伍爾夫。我就是屬于雌雄同體類作家,天生就是這類作家,不是刻意做的。

 

  我從來都沒有蟄伏可能因為外界太喧鬧

 

  這個終日白描物質的女人,自己卻在恰當?shù)臅r機看穿逃離,大約有十余年的時間,她不開自己的作品研討會,不請著名人物作序或者寫書評,拒絕電視,關閉博客。她在武漢市郊安家落戶,她種菜,讀《金剛經(jīng)》,喜歡聞澆過大糞的沃土被太陽曬出的氣味;而其小說里,紅綠的物質誘惑仍然瘋長,不知明天的焦慮。

 

  鳳凰網(wǎng)文化:張愛玲在《我看蘇青》里總結,駐顏有術的女人總是一、身體相當好;二、生活安定;三、心里不安定。因為不是死心塌地,所以時時注意到自己的體格容貌,知道當心。你現(xiàn)在在生活中,有沒有“當心”著什么?

 

  池莉:我一直有當心?,F(xiàn)在更當心。當心飲食安全,當心身心健康,當心維護個人寧靜致遠的生活方式。

 

  鳳凰網(wǎng)文化:蟄伏四年,你再新推小說,這四年你在忙什么?

 

  池莉:我從來沒有搞什么蟄伏??赡苁峭饨缣[變幻,顯得我蟄伏吧。我一直閱讀、行走和寫作,三座大山很巍峨,很忙很用功也挖不完,挺好!這是我一輩子的老三篇。

 

  鳳凰網(wǎng)文化:你希望你的女兒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池莉:一個身心健康,善于快樂和善于幸福的人。

 

  鳳凰網(wǎng)文化:她叫亦池,是希望她像你嗎?

 

  池莉:不。只是記錄母女血緣關系。同時讀音既有平仄又和諧悅耳,字形也端正好看。

 

  亦池18歲就是成年人了,肯定是由她自己決定以后做什么工作,而不是我。其次,期待她成為什么樣的人與讓她自由快樂并不矛盾。其三:母親的期待可以很多,只有孩子自己最知道自己合適做什么以及成為什么樣的人。

 

  豐富的生活只會讓人越發(fā)增加經(jīng)驗與智慧?

 

  許多女作家經(jīng)歷過各種豐富的生活,對愛情勇敢,對情感投入,紅塵滾滾,快意恩仇,池莉也經(jīng)歷過了婚姻,有了一個女兒。即使她犀利地寫過人間百態(tài),但她終于還是步其后。即使每一段感情都不盡相同。是否是因為刻意去追尋激蕩,所以才能有好作品?池莉說,真正的作家內心永遠激蕩。但是個人生活方式可以是任何一種。

 

  鳳凰網(wǎng)文化:您曾寫過一個關于平和的專欄,對于這個物質豐沛精神卻愈加貧瘠的世界,您也有無奈感。略薩曾發(fā)表過一個演講,提到了讀書,文學,以及紙面閱讀的重要性,他認為沒有文學的國度是野蠻的荒原,中國在追逐物質豐沛中,如何通過文學保持內心精神世界的豐沛?

 

  池莉:你提到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我贊同但是我也不知道怎么辦。我的唯一的方法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的人。

 

  鳳凰網(wǎng)文化:您曾說:“上午我在閱讀以賽亞·柏林的書,下午我在菜地里干農(nóng)活。當家家戶戶炊煙升起的時候,我倚靠在籬笆上休息。”寫紅塵滾滾的現(xiàn)實,與享受這種超然世外的生活,這兩種狀態(tài)是否矛盾?是否會互相影響?

 

  池莉:當然不會!生活是豐富到無邊無際的,這種豐富不是矛盾,一個人在生活中越來越懂得感受生活的豐富性,更沒有什么矛盾,只會增加你的經(jīng)驗與智慧。

 

  鳳凰網(wǎng)文化:一些女作家如虹影,如伍爾芙,波伏娃,曾度過戲劇般的人生,您認為動蕩的生活是否能給予作家文學營養(yǎng)?您內心里會渴望動蕩的生活嗎?

 

  池莉:真正的作家內心永遠激蕩。但是個人生活方式可以是任何一種。

 

  鳳凰網(wǎng)文化:在漫長的關注女性的寫作過程中,自己也生了一個女兒,這代表了怎樣一個神秘而深刻的意義?

 

  池莉:毫無意義,只是偶然。如果中國不限制生育,如果我繼續(xù)往下生育,生男孩的機率總有百分之五十。


  鳳凰網(wǎng)文化:你認為女性本身代表了怎樣神秘的意義?

 

  池莉:也無。都是自然存在。

 

  武漢是我觀察和體會這個世界的載體

 

  許多作家都在流浪和流亡中完成了生命中的文學濫觴,比如但丁,伏爾泰,米蘭昆德拉,近如嚴歌苓,虹影,都愿意從故土遷徙至遠方,似乎更能叩問靈魂。池莉卻一直駐扎在武漢本土,頂多離開一段時間。

 

  鳳凰網(wǎng)文化:你覺得生活對一個作家更重要,還是領悟力更重要?

 

  池莉:任何生活方式都可以是很棒的作家,也都可以是很爛的作家。

 

  鳳凰網(wǎng)文化:在某種程度上,送女兒出國是否完成了你的一部分遷徙的心愿?

 

  池莉:我沒有送女兒出國。是她自己求學的,一切都是她的的決定以及行動。我只是被她說服然后支持。

 

  鳳凰網(wǎng)文化:為什么堅持扎根于武漢?她對你而言意味著什么?

 

  池莉:我喜歡有水的城市,習慣了武漢。武漢是我觀察和體會這個世界的載體。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作家該不該熱衷“出鏡率”?

    看到近日《人民日報》刊登的《‘出鏡率’同樣在考驗作家》,很有感慨,值得我們從事文學寫作的人讀一讀。文章分析如今文壇上一些作家為文的心態(tài):“害怕被覆蓋、被淹沒、被遺忘的心理或隱或現(xiàn)地影響著這個時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
    2017-05-09
  • 作家該不該熱衷“出鏡率”?

    看到近日《人民日報》刊登的《‘出鏡率’同樣在考驗作家》,很有感慨,值得我們從事文學寫作的人讀一讀。文章分析如今文壇上一些作家為文的心態(tài):“害怕被覆蓋、被淹沒、被遺忘的心理或隱或現(xiàn)地影響著這個時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
    2017-05-11
  • 療愈作家素黑首部長篇小說問世,解開傷痛密碼

    療愈作家素黑首部長篇小說問世,解開傷痛密碼

    素黑被譽為華語世界最具影響力療愈作家,已在大陸出版包括百萬暢銷書在內11本著作。日前,素黑首部長篇療愈小說作品《如山、古樹和我》問世,用故事解開傷痛的密碼。新書內附精致“療愈茶單”,書籍同名音樂專輯網(wǎng)易云已同步...
    2017-08-10
  • 何以別散,唯有文學 3位作家出版《別散》引來21位北京作家聚會

    何以別散,唯有文學 3位作家出版《別散》引來21位北京作家聚會

    近日,經(jīng)常以各種名義攢酒局聚在一起的三位北京作家——張弛、狗子、唐大年,在無數(shù)場流動的宴席之后,共同創(chuàng)作出版了合集作品《別·散》。
    2017-08-14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