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李洱對談:35歲后的寫作必須和傳統(tǒng)有關系


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0-23





  “格非、李洱對談:現代寫作與中國傳統(tǒng)”前天在十月文學院舉辦,現場座無虛席,不少讀者站著聽完了全場。此次對談也是第二屆“十月文學月”重點活動之一。
 
  “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是歷久彌新的問題,是作家創(chuàng)作始終繞不過去的話題。對于中國當下文學而言,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與復雜性愈發(fā)突出,格非、李洱兩位重量級作家對此進行解讀。兩位作家都認為,作家的寫作,30歲以前更多是靠敏感、靠一腔熱血來寫作,但到了35歲以后的寫作,必須要和傳統(tǒng)有關系。李洱說:“我35歲之前甚至完全無法接受《紅樓夢》,這部作品難以觸動我。但是35歲之后,就突然愛上了它。”格非也認同這一點,他從30歲的時候就開始研究中國傳統(tǒng)等相關問題,而這也是因為他聽從了朋友、批評家胡河清的警告,“胡河清在世的時候曾經說過,你們不要以為學了點西方的東西,就覺得怎么了不起,就可以寫一輩子。”格非坦言,這對他的刺激很大。
 
  事實上,對傳統(tǒng)的繼承并不是現在作家要面臨的問題,古代作家早已面臨同樣的問題。李洱就提到,李白作為一個天才詩人,其實他對整個文學史非常熟悉,他也要把自己的寫作放在《詩經》的傳統(tǒng)中來看,“像韓愈、杜甫等等,也都把自己的寫作放在傳統(tǒng)里考量,和傳統(tǒng)構成了一種對話關系。”而這種與傳統(tǒng)的對話關系,必須是創(chuàng)造性的對話。格非說:“創(chuàng)作如果要繼承傳統(tǒng),一定要基于當時的現實和今天的現實,不是把原來的東西搬過來。”李洱也認為,當代作家既要對傳統(tǒng)有某種繼承,又必須對當代的社會發(fā)展狀況有某種回應。(記者路艷霞)
 
  轉自:北京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