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現(xiàn)象”背后的品牌意識缺失


作者:吳學安    時間:2012-07-13





近日,杭州市民魏某狀告達芬奇公司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一案勝訴,獲賠323萬余元,這也是國內消費者狀告達芬奇公司首次獲勝。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qū)人民法院經過兩次開庭審理后認為,達芬奇公司在與消費者締約過程中,對產品材質和品牌進行了虛假、夸大宣傳從而誤導了消費者,消費者在被告處購買家具,也是基于達芬奇公司高端品牌形象,因此被判賠返還323萬余元貨款。達芬奇方面則認為其銷售的所有卡布麗緹家具均在意大利制造,并原裝進口至中國,在法庭上堅稱沒有造假,否認誤導消費者。

  距達芬奇家具“造假門”爆發(fā)已近一年之久,原產地在哪似乎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消費者的權益該如何維護。達芬奇公司之所以在諸多不利證據(jù)面前,決不認錯,最重要一點,恐怕就是他們手里捏著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即對“進口”語義的理解。產品由意大利生產,銷往中國,這是原汁原味的進口;跨國企業(yè)在中國設立工廠,產品出口之后再進來,這也被達芬奇解釋為“進口”。這就難怪達芬奇公司自稱“是亞洲規(guī)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家居、室內裝飾用品零售和代理商之一”;介紹代理的家具品牌時,用的是全球頂尖等字眼。

但法律人士認為,達芬奇家居所提出的其僅為銷售與代理商,保稅區(qū)“一日游”交易模式不違背中國法律,對中國消費者實質有益等相關辯解缺乏說服力。

事實上,“貼牌”生產不僅是家具行業(yè)的“潛規(guī)則”,在地板、廚具、瓷磚等建材行業(yè)也并非鮮見。不論是否具有正統(tǒng)的“洋血統(tǒng)”,在國內生產的產品,只給自己取一個讓人似懂非懂的洋名,沾上一層“洋味”,土雞立馬變鳳凰,身價更是成倍成倍地往上翻。如此“挾洋人以銷天下”的“達芬奇現(xiàn)象”近年來可謂是屢見不鮮,層出不窮,成為眾多行業(yè)的潛規(guī)則,服裝、地板、音響、熱水器等產品都曾被媒體曝過光,如號稱意大利進口的“吉諾·里茲”服裝,虛報德國總部的“歐典”地板,自稱丹麥品牌的“香武仕”音響,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達芬奇現(xiàn)象”讓消費者不能不質疑國內市場和企業(yè)家的道德底線。這些年來,我們看慣了身邊有那么多的人通過造假起家。假冒仿制的山寨貨之所以日趨橫行,折射出的是我們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缺位。達芬奇家具之所以能夠“出口轉內銷”,這與某些市場監(jiān)管部門“形同虛設”,沒有起到為老百姓放心消費把關的作用不無關聯(lián)?,F(xiàn)在即使作“假”者天機泄露了,也未能為消費者挽回損失。主管部門的責任缺失,讓造假者有機可乘。長此以往,其結果必然是,真貨不敢再真了,假貨更加流行了。

不言而喻,“中國制造”應當走向“中國創(chuàng)造”已成共識,但走向“中國創(chuàng)造”就要鼓勵企業(yè)做品牌,因為只有品牌才能帶來更多的附加值。有意打造高端品牌的達芬奇家具顯然是選對了方向走錯了路。在達芬奇造假事件中,對于其以次充好和不實宣傳的違規(guī)行為,給予應有的譴責與處罰是理所當然的,而達芬奇故意對其產品標志不規(guī)范,沒有標明出產地和材質的做法,則反映其對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漠視和企業(yè)品牌經營的理念缺失。好的企業(yè)品牌需要有品牌意識的傳承,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這又讓很多企業(yè)家望而卻步,當長久的戰(zhàn)略變得模糊不清時,假若假冒偽劣的利潤太豐厚,昧著良心掙錢變得更容易更快,很多人就只顧眼前利益。應該說,做品牌需要企業(yè)家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也不能讓真心做品牌的企業(yè)孤軍奮戰(zhàn)。只有當法律打擊假冒偽劣決不手軟,所有的消費者都能自覺維護品牌和知識產權的時候,“達芬奇現(xiàn)象”就會壽終正寢。(吳學安)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資訊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yè)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