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收藏迸發(fā)時代正能量


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   時間:2018-01-10





  
  樊建川收藏的新四軍戰(zhàn)士蔡良家書資料圖片
  《著迷——那些有態(tài)度的收藏家》書影
 
  收藏市場日前接連爆出驚人消息:著名畫家齊白石的作品《山水十二條屏》以9.315億元成交,刷新中國藝術品拍賣成交價最高紀錄;相隔不久,中國嘉德2017秋拍總成交額達30.39億元,同樣令人咋舌。
 
  市場的火爆,折射出收藏的熱度。但在編劇鄒靜之眼中,收藏無外乎三種:一種是為了把玩、研究、傳世,最主要是內心喜歡;另一種收就是為了賣,當生意做,不藏;再有一種是中間狀態(tài),以藏養(yǎng)藏,既收藏,也買賣,此類最終多是倒向了買賣。
 
  用來交易的收藏多了,文化的情懷就淡了。幸好情況不完全是這樣,細數(shù)埋頭收藏的身影,總能讓人眼前一亮:編劇鄒靜之、文物專家王世襄、作家老舍、出版人馮克力……他們搞收藏,純粹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訴求。在收藏的世界里,他們發(fā)現(xiàn)歷史,找尋心靈的寄托。在剛剛出版的新書《著迷——那些有態(tài)度的收藏家》中,這樣一群知名的非職業(yè)收藏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xiàn)出收藏行為別樣的文化魅力。有讀者感慨:這些人的收藏是對人生的投資,收益率遠超預期,并將獲益終身。
 
  藏的是生活態(tài)度
 
  《著迷——那些有態(tài)度的收藏家》一書的作者解宏乾,是一位專欄作家,也是一位收藏家。過去幾年間,不少雜志社向他約稿談收藏。解宏乾希望挖掘那些真正熱愛收藏的人,通過他們的故事,展示收藏的魅力。但事與愿違,接二連三地,專欄被叫停了,因為讀者更喜歡看“收藏什么增值最快”的文章。
 
  “片面追求經(jīng)濟效益,就把生活變成了單選題。但生活是豐富的,除了物質,還有精神追求和心理滿足,我寫的這些人,都在收藏中實現(xiàn)了自己的某種價值或心靈慰藉。”解宏乾感嘆道,他愛聽收藏家們講自己多年來的收藏故事,由于特殊的年代、傳奇的經(jīng)歷,他們有的付出了萬貫家財,有的付出了半世光陰,其中的故事不僅值得回味,更展現(xiàn)出對藝術、歷史和生命的態(tài)度。
 
  比如著名編劇鄒靜之,鮮有人了解,他還是個收藏愛好者。他熱衷于木器家具的收藏,完全是“不迷不成家”。在20多年的收藏經(jīng)歷中,鄒靜之從沒有賣過自己的藏品。它們中的每一件,鄒靜之都反復擦拭,體驗、欣賞其中的妙處,“比如我有一套宋代民窯的小酒盅,我拿他喝酒和拿塑料杯子喝酒感覺就是不一樣,拿起一喝,那就是時間通道,我可以和蘇東坡有關系了。”
 
  同樣著迷于收藏品的老舍,被兒子舒乙稱為“畫兒迷”。“愛看畫,愛買畫,愛收藏畫,愛掛畫,愛和畫家交往,愛講看畫的心得”,這幾乎是所有人對老舍的印象。在書中,舒乙回憶起父親的話:“在窮苦中,偶爾能看到幾幅好畫,精神為之一振,比吃了一盤白斬雞更有滋味!”老舍甚至把欣賞到一幅好畫稱作一種“幸福”。
 
  對于這些非職業(yè)收藏家,解宏乾發(fā)自肺腑地欽佩:“他們不以賺錢為目的,收藏成了他們生活趣味的一部分。”他認為,這些收藏家展現(xiàn)了收藏的真正意義。
 
  作家楊葵說,《著迷》一書瞄準的這些人,在收藏界里是偏性情,而非重市場的,是非功利、不逐利的,“他們在收藏圈之外,都是名家、大家。正因如此,他們的收藏才格外放松,既性情十足,又有大格局。”
 
  藏的是文化傳承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解宏乾認為,收藏絕不再是專家的特權,藏品更不僅局限于昂貴的古董。“今天收藏已經(jīng)是一個很普遍的愛好了,有人收藏變形金剛,有人收藏動漫手辦,你不能說這些沒有意義,它們不僅是當代文化的體現(xiàn),更是個人精神的留存。”與解宏乾交流的非職業(yè)收藏家中,就不乏收藏“冷門”藏品的人。
 
  比如“狂人”樊建川。別人收藏論件、套,他按噸算;別人建一個博物館,他的夢想是“建100座博物館”。他自稱抗戰(zhàn)文物收藏全國第一,書信、公章、票證、瓷杯,與抗戰(zhàn)有關的物件,他無所不收。博物館一座一座接連而起,樊建川也通過這些行為傳達著自己的想法:為了和平,收藏戰(zhàn)爭。“與其說他在收藏文物,不如說他在收藏歷史。”解宏乾認為。
 
  同樣在收藏歷史的,還有埋頭在老照片中的馮克力。1993年,擔任《圖片中國史》編輯的馮克力,接觸了從1894年到1994年100年間的6000多張老照片,他瞬間被“點燃”。從那時起,尋覓、收藏這些老照片成為他的事業(yè)。馮克力認為,比起那些宏大敘事,百姓的家藏老照片顯然保留了更多的個體生命的溫度。這溫度既是個體的,同時也是時代的。
 
  書中的收藏家愛好千奇百怪,田家英收藏信札、手卷等,而姜德明獨愛藏書,且專注收藏新文學著作版本。巴金曾說,現(xiàn)代文學藏書,除了唐弢,便是姜德明了。
 
  姜德明先后供職于人民日報社編輯部和人民日報出版社,一輩子與文字打交道,情感也尤其深刻。姜德明曾說:“愛書、藏書是一個人精神上的享受,再從這些書里得到一些知識和感悟,這才是最有價值的。”
 
  這些非職業(yè)收藏家們,很多都是從不起眼的小物件起步,埋首鉆研幾十載,藏品漸成規(guī)模,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掘出藏品獨有的藝術價值,并分享給更多的人,讓歷史得以再現(xiàn),文化得以傳承。解宏乾認為,這些收藏家們不約而同地為重拾曾被遺棄的文化而尋覓,這是收藏的真正魅力所在。
 
  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家書文化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張丁對書中這些非職業(yè)收藏家的情懷和追求,感同身受。“將收藏從愛好,上升為帶有研究性質的鉆研,進而從自身知識背景和文化視角出發(fā),進行獨特的文化解讀。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文化得以傳承、發(fā)展。”張丁認為,這種收藏在文化積累上是有貢獻的,不再是一種經(jīng)濟行為。
 
  正如鄒靜之所言,收藏,雖是探索舊物,但最終當向文明的大路走去,才是正道。(記者李苑)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wǎng)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安徒生,時代先驅被簡單化

    2017年度安徒生獎近日在安徒生故鄉(xiāng)丹麥奧登塞市頒發(fā)。中國青年學者李文婕獲此殊榮,成為繼林樺(1997年)和石琴蛾(2006年)之后,第三位榮膺此獎的中國人。
    2017-05-22
  • “不要與統(tǒng)計學家同坐,也不要輕信社會科學”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

    “不要與統(tǒng)計學家同坐,也不要輕信社會科學”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

      企業(yè)、政府部門,以及教育、國防和體育機構等社會主要機構使用“循證決策”的時代到來了。這是一個高度重視大數(shù)據(jù)分析師和行為科學家所提供的信息的時代。統(tǒng)計分析領域的變革是怎么回事,我沒有第一手資料;但身為社會心...
    2017-09-02

熱點視頻

總編辣報:賈躍亭真會回國還債嗎? 總編辣報:賈躍亭真會回國還債嗎?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zhèn)

版權所有:中國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信息網(wǎng)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