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單靠國際貿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作者:孫興杰    時間:2012-04-10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的華麗轉身,也是從貿易型國家向金融型國家的進化。當前,以人民幣升值為動力的國際化戰(zhàn)略效能幾乎釋放殆盡,人民幣國際化需要新的制度安排,而最關鍵的是為人民幣松綁,為人民幣出?!皽p負”。

  今年的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把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范圍擴大到全國,啟動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開展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yè)務。”與此同時,央行與財政部、商務部等六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企業(y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標志著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在全國范圍內鋪開,所有具有進出口經營資格的企業(yè)均可開展出口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業(yè)務。這是人民幣國際化戰(zhàn)略的又一大進展,是人民幣“出?!钡牧硪桓劭?。

  自2011年8月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推廣到全國以來,人民幣在中國對外貿易結算所占比重已達10%,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已與14個國家和地區(qū)簽署貨幣互換協(xié)議,總規(guī)模達1.29萬億元人民幣。不能否認,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大進展。但客觀而言,這些舉措只是貿易戰(zhàn)略的從屬部分,人民幣國際化需要一個相對獨立的規(guī)劃和路徑安排。

  人民幣國際化戰(zhàn)略的終極目標是實現(xiàn)中國經濟的轉型,更進一步講是實現(xiàn)國家形態(tài)的轉變,從一個注重增長率的貿易型國家到一個遵守契約、法治的金融型國家的轉變。如果將人民幣國際化僅定義為服務于對外貿易,那就有本末倒置之嫌了。

  國際貿易是貨幣國際化的起點,但不是終點;貿易結算是貨幣國際化的推動力,但卻不能成為貨幣國際化的目的地。假定人民幣的貿易結算額與境外人民幣存款的關系比較穩(wěn)定,那么即使人民幣在對外貿易結算的比重達到50%,境外人民幣存款也僅為3萬億人民幣而已。顯然,貿易結算不足以形成比較龐大的境外人民幣的“蓄水池”,在世界貨幣體系中也很難有所作為,所以人民幣國際化不能單靠貿易結算這一條腿走路。

  筆者看來,人民幣的國際化戰(zhàn)略,需要跨境貿易結算與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雙輪驅動”,而且資本項目的改革與開放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內在需求。

  近日央行調查統(tǒng)計司司長盛松成領銜的課題組撰寫的一份報告認為,我國加快資本賬戶開放的條件基本成熟,并勾畫了一幅“10年內中國資本項目開放的路線圖”。由此可見,至少在央行內部開始醞釀資本項目的開放,而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內外資本市場的融合,過度的資本管制無益于國內資本市場的發(fā)育。當然資本項目的自由化是一個趨勢,而這并不意味著自由放任。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動力不能來源于對美元的升值,也不能僅僅依靠國際貿易推動,而是要依靠中國國內經濟的活力、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央行的信譽。為此,應循序漸進地拆除人民幣身上的各種繩索,使其能夠以獨立而不是依附的姿態(tài)走向國際貨幣舞臺。(孫興杰)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