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其最新發(fā)布的2017年《亞洲及太平洋地區(qū)經濟展望》中表示,亞太地區(qū)的經濟增長前景是全球最強勁的,但也受到了多種挑戰(zhàn)的威脅。
過去亞洲為世界經濟增長貢獻了三分之二的動力,這種趨勢仍然會持續(xù)。亞洲作為一個整體,其經濟增長率比全球經濟增長快了約兩個百分點。而在亞洲的經濟增長強勁勢頭當中,中國仍然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報告將2017年日本經濟增長預測上調至1.2%,比前一年向上修正近0.75%,但2018年日本經濟增長會放緩至0.6%,原因是現(xiàn)有的財政刺激政策不會再出現(xiàn),只有看到日本市場中有更多的工資上漲的信號,才能認可日本就業(yè)市場以及勞動力市場完全的復蘇。
由于總統(tǒng)更迭問題,報告下調了韓國的經濟增長率,但認為隨著新總統(tǒng)大選塵埃落定,消費者信心有望很快回升。報告認為,印度換鈔帶來的貨幣替換效應即將結束,因此上調了其2017-2018年的經濟增長預測,2018年印度經濟增長有望達到7.7%。報告還預計,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分別為6.6%和6.2%。
報告認為,在亞洲增長方面,可以看到強勁內需的身影,雖然對亞洲來說出口貿易仍非常重要,但現(xiàn)在亞洲真正的增長已經是靠私人消費以及內需來拉抬。雖然出口值在亞洲以及全球都非常強勁,但是從出口量來看,如果根據(jù)價格進行調整的話,其實并沒有那么強勁。報告認為,大宗商品價格走強的持續(xù)性需要觀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華代表處副首席代表RaphaelLam在發(fā)布會上表示,2017年、2018年的全球經濟增長已經做了上調,但增長態(tài)勢是短期的,中期會有一些風險,其中包括世界各地的生產力低迷和生產力增長低迷的現(xiàn)狀。在亞太地區(qū),盡管經濟增長非常強勁,但也存在不少下行的風險。
他表示,很多因素都會影響經濟增長前景,尤其是發(fā)達經濟體在經歷危機之后,修復程度并不相同,而新興市場則仍處于再平衡的過程中。他認為,從2016年到2022年的中期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中,發(fā)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都是上揚的,但也可以看到一些風險,比如全球經濟一體化面臨的威脅(雖然最近幾個月稍微有所緩和),另外美國宏觀經濟政策組合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負責撰寫《亞洲及太平洋地區(qū)經濟展望》報告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局以及區(qū)域研究司司長Salgado表示,中國經濟正在努力實現(xiàn)再平衡,也就是經濟增長從投資拉動轉向消費拉動,這個轉型和過渡非常關鍵,中國必須經過陣痛才能成為更加可持續(xù)的經濟體。
他表示,轉型對于中國和世界來說都很重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十分支持中國這樣的舉措。但是,中國的轉型可能比預期的更加顛簸一些,尤其要注意信貸增長過快的問題。
在其他風險方面,他認為,未富先老的問題構成巨大挑戰(zhàn);生產力增長放緩成為全球問題,也是亞洲必須面對的問題;全球金融條件收緊,美國聯(lián)邦基金利率正在上升,今年還會進一步提高,市場預期美聯(lián)儲還會降息兩次。盡管亞洲資本流動的波動性迄今表現(xiàn)尚好,但是亞洲利率存在進一步上行的壓力。
他說,在亞洲國家中,中國和日本的經濟增長態(tài)勢非常強勁,歐盟地區(qū)也很強勁。美國雖然一季度經濟增長比較疲軟,但是一些數(shù)據(jù)顯示,二季度美國經濟可能回升。此外,法國大選的結果使得市場對“向內看”的擔憂有所減弱。
報告建議,多年來一直強調的財政、貨幣和結構性政策三管齊下的方式仍然恰當,而鑒于資產負債表疲弱,亞洲國家需要持續(xù)建立緩沖。此外,必須很好地解決近期面臨的美國貨幣政策正?;唾Q易保護的風險,必須解決人口轉型的挑戰(zhàn),并促進生產力水平的提升。(記者周武英)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yè)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yè)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lián)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